在中国画坛,能跨界到另一个领域的画家不少,而在那个领域能同样做到专业水准的却不多。当代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刘斯奋算是其中一位。他的长篇历史小说《白门柳》曾荣获全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——第四届茅盾文学奖,因此他愿意将自己形容成一位“文化人”。上周五,“贯通融会——刘斯奋书画诗文艺术展”在中国美术馆开幕。
刘斯奋,1944年生,中山市沙溪镇人,长期从事宣传文化工作,历任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,广东省文联第四、五、六届主席、广东省政协常务委员、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、广东画院院长。现为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会长、一级作家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正如他自己所说,“我不是一个单纯的作家,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画家,可谓多方位跨界。自己更愿意是一个文化人,一个深受岭南文化哺育、熏陶的文化人。”
本次展览共分为五部分展出七十余幅作品:古风遥想、都市偶拾、丘壑寄情、《白门柳》人物选画及自书诗,全面呈现刘斯奋在绘画、书法、诗词、小说创作、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成就。
在美术馆二号展厅的左边,展示的是刘斯奋的古代人物画。古代文人画题材多为山水、花鸟,而刘斯奋的“当代文人画”创作则始于人物画。他借鉴西洋技法,却绝不是以毛笔来绘制素描式的人物。
在二号展厅的右边,展示的是一批当代都市人物画,被策展人、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誉为“一批具有学术探索意义的作品”。“用大写意的方式描绘人物,是中国文人画传统的一脉,但前人所作,只停留于宽袍大袖的古代衣冠,现代人露胳臂露腿的打扮如何用大写意的笔墨表现,是一有待跨越的课题。刘斯奋这批作品做出了可喜的尝试,具有开拓性意义。例如《车站流行色》、《四个与一个》等,多能形简神聚,聊聊数笔,即成写真。他非常注意画中人的动势与眼神两者的刻画,一颦一笑、一瞥一视中,神完气足。”
而四号厅的大厅里,展示的是刘斯奋的山水近作,还有两张横幅巨制《出尘》(1.93米 15.1米)与《不凋》(1.93米 8.10米)。在四号展厅的小厅,观众会看到刘斯奋历年著述以及一系列《白门柳》人物选画,此外还有八种版本的《白门柳》以及《岭南三家诗选》、《黄节诗选》、《苏曼殊诗笺注》等一系列古诗文整理及学术著作。一批刘斯奋的自书诗和书法作品也在展厅中有所呈现。艺术评论家邵大箴表示,刘斯奋对现实社会的各种人物与现象多有关注,并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加以捕捉,用生动的笔触将其呈现于画面,不乏幽默与诙谐。他笔下的山水、花鸟多出于自己的直接感受,画法不受传统程式的束缚与限制。展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中国作家协会、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,将持续至3月15日。晨报记者 张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