毫无疑问,这是一个多元艺术形态并起的时代。中国的绘画场域,亦是如此。
自二十世纪初以来,许多有识之士提出要改革、创新中国绘画(中国画)。尤其近30余年,在历史空前的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与交融中,海外的不同绘画理念、种类快速地进驻,形成了本土与世界多元艺术形态并存,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的格局,但同时也显得混乱、无序,浮躁而迷茫。
文化多元之势无法阻挡,中国画发展走向的争论不绝于耳。是甘于被动弱化、还是应主动强化?在“多元”语境之下,该不该有“强元”呢?
中国绘画历史源远流长,自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,绵延至今历经七千余年。在无数画家的不断探索、总结、创新之下,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、语言特色以及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,是世界优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
笔者认为,在中国的当下,中国画以数千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根基,以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精神为灵魂,紧随时代环境,广博融纳,不断追求个人风格与美的创造,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,既反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,又具有时代特征,当被视为“中华民族主体艺术”。
在多元并包的前提下,当以“中华民族主体艺术”为“强元”,甚至超级“强元”,增强我们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自尊、自信与使命感、责任感,重视和推动民族主体艺术的继承、创新与发展。这是续存、光大中国数千年文化艺术,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灵魂的需要,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,也是发展民族优秀文化、丰富世界文化的需要。
本报《书画艺苑》版的开设,将努力在传播、弘扬“中华民族主体艺术”书法与绘画方面,尽绵薄之力。